搭橋人
我曾經有講過,有些家長和我說:Tiffany你的英文那麼好,為什麼不去做AO?為什麼不做律師?
做AO和做律師當然需要一定的英文程度,但兩者需要的才能和英文老師不一樣,英文好的人未必等於能做好AO和律師的工作,此其一,但並非本文重點,暫且不贅。
讀大學那幾年有花時間補習,觀察大學同學和補習學生,發現一現象:家境優渥,來自Band 1名校或國際學校的同學,因為長期浸淫在一個英語文法濃厚的學習環境,英語對於他們來說即使不是母語,也最少是第二本能,毫無難度可言。
大眾對這些學生的印象就是:離地,家住港島或傳統豪宅區,一定就讀名叫聖什麼什麼的,有宗教背景的男校、女校。覺得這些人當然能學好英文,因為贏在起跑線,沒有英文不好的理由。
這些尖子門生,讀書和生活的圈子中少有英文讀不好的人,也難以切身處地地了解英文不好的人的難處,這些學生長大後走的路,理所當然是公務員、中產階級、高級打工仔。香港人認識的陳方安生、曾蔭權、梁振英以至林鄭月娥,曾經都是這樣的學生。
至於英文一直學不好的同學,和這些尖子門生是兩個世界的人,他們的生活就像是兩條平行線,永遠不會有交叉口。普通學生也自然不可能複製尖子門生學英文的方式。大眾對於學好英文和向上流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無力感。
沒有重疊的兩個圈子,讓大眾覺得,英文好永遠就是那一班學生,英文不好的學生永遠救不了,優和劣,永遠不會洗牌。
那在這兩個圈子,有誰會搭一條橋呢?這個人,要有知識,需要有走出尖子門生的圈子和誠意,願意和大眾貼地的溝通,才能為普通學生,製造尖子門生才能享有的學習環境。有力,也要有心。
我不敢說我絕對有力,但我敢說我有心,所以,我就決定努力搭橋了。